3 / 2017-04-09 10:58:28
社工員養成教育中的生存習癖問題: 以台灣技職校院社會工作系為例
社會工作教育, 工業社會工作, 技職教育, 教育改革
摘要待审
陳CHEN俊湘Chun-Hsiang / 台北海洋技術學院Taipei College of Maritime Technology
法國社會學家Bourdieu的生存習癖(habitus)理論認為:一個人在生活全貌中表現出來的各類言行舉止,甚至背後思維與動機,都是受到個人生活經驗與生命過程中長久薰陶的慣習所影響。這樣的慣習養成或者說社會化過程,當然也會表現在職場的運作與判斷,當然也包含了社會工作這一行業的從業者。
台灣的社會工作行業發展不算短,也在專業化指引下建立了許多標準及專業準則。近年來,因政策上對社會福利有較多的投入,以及高等教育擴張的結果,使得大學培育社會工作人力的系所也擴充不少。其中,高等技職教育體系也打破與一般高教的模糊界線,在因應社會需求及招生等的原因下,設立了許多社會工作系所。
在台灣要區隔一般大學體系與技職大學體系,以今日的社會狀況觀之,已經無法簡化地以「理論/實用」般的二元區分。相對的,如果兩者在基礎上有所差別的話,應該是台灣目前的技職大學絕大多數由專科學校改制而成,專科學校的諸多體制、觀念與大學的差異則更為明顯。

因此本研究以文獻法與網路群組之對話與訪談探討這方面的問題。首先探討職場社會工作的生存習癖問題,以及社工教育中的生存習癖。其次整理技職大學社工系的相關法制制度,並與一般大學對照比較。接著再從理論與實務上分析兩者間的差異可能對社工員養成產生的差異,最後提出改進建議。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10月25日

    2017

    10月28日

    2017

  • 10月28日 2017

    注册截止日期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