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亚高压中心的东移趋势及其对化学成分的影响
编号:634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5-04-01 15:17:08 浏览:32次 张贴报告

报告开始:2025年04月18日 08:22(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min

所在会场:[PO] 墙报 [po] 墙报

暂无文件

摘要
南亚高压(South Asian High, SAH) 是存在于上对流层下平流层(Upper Troposphere and Lower Stratosphere, UTLS)的大尺度反气旋环流系统,能够将下对流层的大气成分快速抬升至反气旋内部,导致其内部存在高浓度的水汽(H₂O)、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 CO)和低浓度的臭氧(O₃)。基于 ERA5 再分析位势高度数据,我定义了一个新的SAH东西位移指数(South Asian High Index, SAHI):首先统计1958–2022年夏季每天SAH中心所在的经度,绘制其概率密度分布图,发现 SAH 中心主要位于50–70°E和80–100°E两个区域。随后,将这两个区域的位势高度进行区域平均,计算其差值并进行标准化,最终得到 SAHI。SAHI表明,1958–2022年SAH中心呈现出显著的东移趋势,且中心位置出现在青藏高原上空的频次显著增加,而在伊朗高原上空的频次显著减少。利用2005–2022年微波临边探测器(Microwave Limb Sounder, MLS)卫星数据,我进一步发现,在100 hPa高度上,SAH的东移导致CO和H₂O浓度在青藏高原上空增加,而在伊朗高原上空减少;相反,O₃浓度在青藏高原上空减少,而在伊朗高原上空增加。这些结果表明,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不仅SAH的强度表现出显著的变化趋势,其位置也呈现出明显的东移趋势,这可能对区域气候和空气质量产生重要影响。本研究提出的SAHI为未来研究SAH的动态变化及其环境效应提供了一个新的量化工具。
 
关键词
南亚高压,长期趋势,臭氧,水汽,一氧化碳
报告人
段然
无(学生) 兰州大学

稿件作者
雒佳丽 兰州大学
段然 兰州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4月17日

    2025

    04月21日

    2025

  • 04月10日 2025

    初稿截稿日期

  • 04月20日 2025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承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联系方式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