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国产飞机的大气化学和云微物理航测平台的建设
编号:408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5-03-28 13:35:43 浏览:47次 特邀报告

报告开始:2025年04月20日 14:10(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20min

所在会场:[S3-8] 专题3.8 大气立体观测技术与应用 [S3-8] 专题3.8 大气立体观测技术与应用

暂无文件

摘要
目前,欧美发达国家已建有较为完善的航测平台。例如,德国高纬和长距离科研飞机平台(HALO)、美国宇航局和国家海洋大气局(NOAA)主导的多机型航测平台等,在量化污染源排放、揭示区域污染和气溶胶与云相互作用机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几十年来,我国开展了诸多的污染物航空测量。在东北、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和长三角等高人为排放区域针对气态污染物、颗粒物和云物理等进行了航测,获得了大气污染物的三维分布特性,分析了大气颗粒物的垂直分布与混合扩散和化学演变的关系,解析了本地排放、化学生成、污染传输对区域污染和气候变化的影响。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基于高分辨质谱技术的航测平台建设较为落后,纳米颗粒物与云微物理航测技术研发水平亟待提高。
本研究在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支持下,重点研发机载活性气态污染物、颗粒物、云滴在线原位测量技术,研制污染物和云水离线采集设备并开发高化学分辨率的分析方法,建立区域污染气体高时空分辨机载遥感技术系统,构建多污染物与云水综合观测技术体系和机载软硬件集成平台,开发污染物源排放-传输-转化的航测飞行系统化方案与定量运算技术方法,开展重点区域技术应用与示范飞行,形成对流层大气与云物理化学航测技术体系。本报告将汇报目前研发进展和未来航测计划。
关键词
飞机航测,垂直观测,大气污染物,气溶胶与云相互作用
报告人
吴志军
北京大学

稿件作者
吴志军 北京大学
王晓璠 北京大学
刘腾 北京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4月17日

    2025

    04月21日

    2025

  • 04月10日 2025

    初稿截稿日期

  • 04月20日 2025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承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联系方式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