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内诱导小翼抑制密封流体激振研究
编号:306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5-04-20 08:42:35 浏览:12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暂无开始时间(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暂无持续时间

所在会场:[暂无会议] [暂无会议段]

暂无文件

摘要
密封内部的周向流动是造成密封流体激振的主要原因。为提高转子稳定性,需要控制密封进口及密封内部流体的周向流动。目前,主流的阻旋技术包括射流阻旋和阻旋栅技术。其中,射流阻旋通过向密封腔内注入高压流体来阻塞流体的周向流动,然而,这种方法会增加泄漏量,并使气路系统变得复杂。相比之下,在密封进口安装阻旋栅的方法更为简单有效。然而,阻旋栅技术仅对密封入口处有效,对密封域内的流动调控效果有限。为了能同时控制密封进口与腔内周向流动,本文提出了小翼诱导型密封设计,其密封腔中带有周向均匀布置的诱导小翼,利用腔内小翼吸力面和压力面之间的压力差来调控周向流动。为验证小翼调控的有效性,建立了三维CFD数值分析模型,比较了小翼诱导型密封、带/不带阻旋栅的迷宫密封和袋式密封的周向流动情况,并采用基于扫频涡动的密封动力特性识别方法,开展了小翼诱导型密封与传统密封形式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小翼调控能完全逆转密封内周向流动,对密封有效阻尼的提升效果是阻旋栅调控的10倍以上,同时也不存在袋式密封低频下负有效阻尼的缺陷。
关键词
密封,透平机械,流体激振,腔内诱导小翼,流场调控
报告人
顾乾磊
博士后 上海理工大学

稿件作者
顾乾磊 上海理工大学
张万福 上海理工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09日

    2025

    05月11日

    2025

  • 04月23日 2025

    摘要截稿日期

  • 04月23日 2025

    初稿截稿日期

  • 08月07日 2025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表面工程分会
承办单位
天津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海南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联系方式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