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 2024-11-25 16:10:21
气候变化驱动下高寒山区泥石流灾变过程研究-以中国西南2024年日地沟事件为例
气候变化,高寒山区,泥石流,形成机制,致灾效应
摘要录用
陈明 / 成都理工大学
全球变暖导致高山地区气温升高、降水模式改变以及冰雪融化速度加快,从而使泥石流的发生频率、规模和潜在风险逐渐增加。在这种环境中,大型泥石流的形成与其他常见环境中的降雨型泥石流相比,具有降雨阈值低、规模大、破坏能力强等显著特点。研究以中国西南2024年日地沟泥石流为例,通过遥感观测、野外调查、地形分析、气候分析和变化检测,深入探讨高山环境中泥石流的形成和动力演化机制。首先,计算了日地沟泥石流的物理和动力学参数,该泥石流具有峰值流量大(2365.48 m3/s)、粘度高(密度为 2.04 g/cm3)和动力作用强(巨石冲击力可达 613 kN)的特点。随后,研究了此次泥石流事件中气象水文、泥沙供应和地形控制的作用。发现前期降雨和冰雪融水所导致的饱和岩土环境与极端降雨是触发泥石流的关键机制。加之各种物理过程,如冻融循环、风化、径流侵蚀、山体滑坡和崩塌等,导致流域松散物质显著增加。同时,在山洪泥石流快速运动过程中,高连通性、陡直地形和裂点发育加剧了沟道下切和岸坡失稳,从而使山洪迅速转化为固体体积浓度高的特大型泥石流。这次泥石流携带的固体物质约为 50万方,造成 20 人死亡,7 人失踪,120 间房屋和部分基础设施受损,直接经济损失达 5 亿元。全面揭示高寒地区泥石流活动及其致灾效应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对生态保护和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22日

    2025

    05月24日

    2025

  • 05月10日 2025

    初稿截稿日期

  • 05月10日 2025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中国水土保持学会滑坡泥石流防治专业委员会
承办单位
重庆大学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山区公路水运交通地质减灾重庆市高校重点实验室(重庆交通大学)
联系方式
  • 杨海清
  • 135********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