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1 / 2024-09-15 21:55:19
水下作业利器——无人有缆机器人作业仿真
全文待审
吴佳霖 / 哈尔滨工程大学
徐士尧 / 哈尔滨工程大学
陈浩南 / 哈尔滨工程大学
无人有缆机器人作业仿真是一种先进的技术,它通过模拟水下环境和机器人作业过程,为水下作业提供了一个安全、可控的实验平台。这种仿真技术在海洋资源开发、水下工程、科学研究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水下作业中,无人有缆机器人(ROV)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能够代替人类潜水员执行深海探测、海底矿藏采集、水下设备维护、水中物品打捞、海产品捕捞以及水下救援等高风险任务。通过仿真技术,可以在虚拟环境中对这些机器人进行测试和训练,以提高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性能和安全性。



仿真系统通常包括以下几个关键组成部分:



1. 环境模拟:通过计算机生成的水下环境,包括海底地形、水流、光照等条件,以模拟真实海洋环境。



2.机器人模型:创建机器人的虚拟模型,包括其外观、传感器、推进器和其他关键部件。



3. 控制算法:开发用于机器人运动控制、任务规划和决策的算法。



4. 传感器仿真:模拟机器人搭载的传感器,如声纳、摄像头、姿态传感器等,以提供环境感知能力。



5. 人机交互界面:设计用户界面,使操作员能够远程控制机器人并监控其状态。



6. 任务模拟:模拟特定的水下作业任务,如管道检查、物品抓取、海底采样等。



通过这些仿真组件,研究人员和工程师可以在没有实际进入危险水下环境的情况下,测试和优化机器人的性能。此外,仿真系统还可以用于培训操作员,提高他们在实际作业中的技能和反应能力。



例如,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水下仿生机器人的设计、运动控制、环境自主感知与导航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他们开发的水下机器人在海洋牧场的建设和维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在水下文物采集和搜索打捞任务中展现了其能力。此外,北京理工大学的刘检华教授团队在柔性线缆的机器人自动敷设关键技术方面也进行了深入研究,这些技术在水下机器人的线缆管理和作业中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技术的进步,无人有缆机器人作业仿真将继续发展,为海洋探索和资源开发提供更加强大和灵活的工具。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10月30日

    2024

    10月31日

    2024

  • 11月30日 2024

    初稿截稿日期

主办单位
中国虚拟现实大赛组委会
中国虚拟现实大赛指导委员会
承办单位
长春大学
VR中国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