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介导下铜绿假单胞菌-针铁矿的胞外电子传递及其对Se(IV)的还原
编号:28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0 15:55:21 浏览:119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暂无开始时间(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暂无持续时间

所在会场:[暂无会议] [暂无会议段]

暂无文件

摘要
太阳能可以通过半导体矿物的光催化作用转化为化学能,以支持和刺激非光营养微生物的生长,并帮助形成微生物群落。光照下针铁矿如何影响外电细菌的胞外电子传递和Se(IV)的还原过程尚不十分清楚。本研究选取了可见光作为光源,研究了光照对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PAO1)和针铁矿之间的电子传递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针铁矿介导的Se(IV)生物还原速率在可见光照射下比黑暗条件下提高了1.3倍,比使用铜绿假单胞菌还原速率提高了1.9倍。针铁矿颗粒与铜绿假单胞菌细胞自发聚集形成较大的聚集体,并为铜绿假单胞菌生长提供必需的铁元素。光照下铜绿假单胞菌与针铁矿之间的电子传递依赖于分泌的电子中介体(如绿脓素和荧光嗜铁素)。在光照射下,针铁矿的半导体性质被激活,产生光电子和空穴,微生物产生的生物电子经电子中介体传递到空穴,促进了针铁矿中光电子-空穴对的分离,从而加快了胞外电子传递过程,促进了Se(IV)的还原。微生物通过分泌的电子中介体与半导体矿物建立导电网络加速了胞外电子转移,促进了光电子的释放从而推动其他物质的氧化还原过程,这一发现可为深入理解自然环境中光介导下土壤矿物与微生物相互作用以及胞外电子传递路径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针铁矿,胞外电子传递,Se(IV)生物还原
报告人
暂无
稿件作者
李玄同 华中农业大学
余承 华中农业大学
谭晨冉 华中农业大学
戴珂 华中农业大学
蔡鹏 华中农业大学
黄巧云 华中农业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4月12日

    2024

    04月14日

    2024

  • 03月28日 2024

    初稿截稿日期

  • 04月14日 2024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华中农业大学
中国微生物学会地质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
承办单位
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土壤环境与污染修复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农业微生物资源发掘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