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殖质持久性自由基对绿脱石生物还原的促进作用
编号:27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0 15:55:07 浏览:163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暂无开始时间(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暂无持续时间

所在会场:[暂无会议] [暂无会议段]

暂无文件

摘要
       自由基在矿物-微生物-有机质互相作用的界面过程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环境持久性自由基(PFRs)是土壤或者环境中广泛存在的特殊类型的自由基,并且可以参与微生物的胞外氧化还原过程。但持久性自由基对微生物胞外电子传递的机制尚不清楚。本实验选取典型的土壤粘土矿物绿脱石、三种土壤的腐殖质组分以及异化金属还原菌希瓦氏菌(Shewanella oneidensis MR-1)为实验材料,考察PFRs对希瓦氏菌-绿脱石相互作用的影响,研究PFRs介导的微生物胞外电子的传递过程。结果表明,添加腐殖酸组分后均能提高微生物介导的绿脱石结构Fe(III)的还原程度。希瓦氏菌与绿脱石紧密黏附,腐殖质可被绿脱石吸附形成有机质-矿物复合体,反应后绿脱石发生卷曲甚至溶解,表面更加非晶态化。腐殖质中的PFRs在反应过程中因其提供孤电子,可充当电子穿梭体加快Fe(III)的还原速率,且这一过程不依赖细胞色素对生物电子的传导。小分子有机酸富里酸可能进入希瓦氏菌胞内而引起细菌的氧化应激,且吸附在菌矿复合体上,直接通过微生物细胞膜上的细胞色素和黄素类物质完成电子传递。胡敏酸或者胡敏素与细胞分泌游离的细胞色素反应,进而加快胞外电子传递过程。这一发现可为深入理解PFRs-微生物-有机质的相互作用提供理论基础,为发现土壤中PFRs的重要作用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
腐殖质,环境持久性自由基,绿脱石,生物还原,希瓦氏菌
报告人
戴珂
副教授 华中农业大学

稿件作者
戴珂 华中农业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4月12日

    2024

    04月14日

    2024

  • 03月28日 2024

    初稿截稿日期

  • 04月14日 2024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华中农业大学
中国微生物学会地质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
承办单位
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土壤环境与污染修复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农业微生物资源发掘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