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成因原白云石的沉淀结晶路径及特征
编号:22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0 15:54:00 浏览:332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4年04月13日 15:10(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5min

所在会场:[二] 专题二:微生物电子转移、微生物–矿物相互作用及共演化 [2-1] 专题二:微生物电子转移、微生物–矿物相互作用及共演化(Part1)

暂无文件

摘要
尽管白云石的发现历史已长达两百余年,但其成因机制至今依然扑朔迷离,成为地质学家困扰已久的难题(即“白云石问题”)。近三十年的研究表明,一些微生物功能群能够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催化原白云石(即无序白云石)的沉淀结晶。由于原白云石是有序白云石的关键前驱相,微生物白云石模式为解答 “白云石问题”提供了新的线索。然而,目前对微生物介导的原白云石沉淀结晶路径仍不不甚清晰。为解决以上问题,本研究选取前期从内蒙古盐湖中分离的Halomonas sp. JBHLT-1开展矿化实验。通过监测不同生长时期矿化体系湿化学参数变化和表征沉淀产物组成,发现菌株JBHLT-1催化原白云石形成并非“一步成核”过程,而是先由离子态沉淀形成无定形富镁碳酸钙(简称为ACMC),再由ACMC结晶转化为原白云石。电镜结果显示,ACMC为50-60 nm大小的球粒,其化学组成类似于(原)白云石。随着培养天数的增加,微生物成因ACMC逐渐聚集成表面粗糙的微球粒,最终形成为表面相对光滑的哑铃状原白云石。显微谱学显示,微生物成因原白云石富含结构水分子,同时晶粒之间多填充有机质,这些特征可以作为微生物成因的识别标志。
 
关键词
白云石问题,微生物白云石模式,非经典结晶,无定形富镁碳酸钙,成因标志
报告人
刘邓
教授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稿件作者
刘邓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4月12日

    2024

    04月14日

    2024

  • 03月28日 2024

    初稿截稿日期

  • 04月14日 2024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华中农业大学
中国微生物学会地质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
承办单位
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土壤环境与污染修复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农业微生物资源发掘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