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藏热泉硝酸盐异化还原成铵微生物功能群特征及功能验证
编号:155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0 19:39:06 浏览:173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4年04月13日 19:30(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6min

所在会场:[研究生] 研究生专场 [3] 研究生专场三

暂无文件

摘要
热泉作为地球上典型的高温、缺氧的极端环境,是开展极端环境条件下的生命过程研究的模式生态系统,热泉微生物是驱动热泉生态系统中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主体。极端环境条件下的氮素供给是热泉生态系统稳定的限制性因素,在大多数情况下,微生物需要先将自然氮源转化成铵才能吸收,而铵主要来源于固氮作用和异化硝酸盐还原成铵作用,但当热泉环境温度高于73℃时,微生物的光合作用会受到抑制,光合固氮过程难以发生,非光合固氮作用也会受到一定程度抑制,此时,异化硝酸盐还原成铵可能作为另一种铵来源途径选择,为热泉生态系统提供了宝贵的氮源。因此,对热泉微生物的异化硝酸盐还原成铵(DNRA)途径进行研究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极端环境生命的氮元素循环机制,从而为探讨现今和早期地球氮元素循环活动提供启示。本研究对滇藏热泉地区DNRA功能微生物的群落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得出了滇藏热泉中的DNRA功能菌群主要是ChloroflexiProteobacteria(Top10等,且其分布主要受海拔,亚铁离子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同时,本研究利用在滇藏热泉环境中分离获得的一株纯菌株,通过实验验证了该纯菌的DNRA功能,进一步利用不同的矿物对其进行氮素循环动力学研究发现矿物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该菌株的DNRA途径选择。
关键词
滇藏地区,DNRA,热泉,硝酸盐异化还原成铵
报告人
陈析
硕士研究生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稿件作者
陈析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吴耿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李文均 中山大学
蒋宏忱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4月12日

    2024

    04月14日

    2024

  • 03月28日 2024

    初稿截稿日期

  • 04月14日 2024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华中农业大学
中国微生物学会地质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
承办单位
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土壤环境与污染修复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农业微生物资源发掘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