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征环境介质对铀的自然选择归驱影响机制研究
编号:111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0 19:30:50 浏览:149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4年04月14日 10:05(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5min

所在会场:[七] 专题七:地质环境微生物与污染修复 [7-2] 专题七:地质环境微生物与污染修复(Part2)

暂无文件

摘要
铀通常以氧化态铀酰离子(UO22+)的形式普遍存在于天然矿物、地表和地下环境中。UO22+因本身具有复杂构型及活泼属性,导致其与自然环境介质的相互作用也十分复杂。前期研究发现,表生环境中铀在活体生物细胞内外主要以铀-磷生物矿化体的形式存在,然而在真实环境中,细胞代谢有机介质对铀的生物矿化影响过程与机制尚不清楚。本文选取铀矿区优势菌种腐败希瓦氏菌作为模式微生物,广泛存在于环境介质中且与磷和铁代谢密切相关的植酸(IP6)和羟甲酸型铁载体(DFOB)分别作为生物特征有机分子,通过批次吸附实验、微观表征和谱学分析,结合量子化学理论计算的方式,初步探明了植酸/铁载体阻止U(VI)生物矿化的关键主导因子,以及时空效应导致其产生抑制差异的原因。定性定量分析了植酸/铁载体与铀的络合体、植酸钙镁与铀共沉淀、DFOB与Fe3+的高度特异性导致矿物的再生成,植酸/铁载体团簇的分子异构体几何模型、相对能量、氢键模式、键合轨道及配位结构信息。从氢键网络的形成与分子重构的角度探索了常见环境介质(有机物-无机阳离子-微生物)对铀在环境中赋存形式的影响规律和机制。
关键词
特征环境介质,铀,环境归驱,影响机制
报告人
聂小琴
副院长 西南科技大学

稿件作者
聂小琴 西南科技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4月12日

    2024

    04月14日

    2024

  • 03月28日 2024

    初稿截稿日期

  • 04月14日 2024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华中农业大学
中国微生物学会地质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
承办单位
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土壤环境与污染修复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农业微生物资源发掘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