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粒过程湿颗粒碰撞聚并的DEM-PBM双向耦合模拟研究
编号:137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0 17:18:12 浏览:304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暂无开始时间(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暂无持续时间

所在会场:[暂无会议] [暂无会议段]

暂无文件

摘要
制粒过程是钢铁工业铁矿石烧结工艺的关键环节,制粒过程中湿颗粒碰撞聚并形成颗粒团,其粒径对烧结过程及烧结矿质量有显著影响。本文基于离散单元法(DEM)建立了湿颗粒碰撞过程各阶段的聚并临界条件,获得了确定性的颗粒聚并核函数,从而构建了DEM和群体平衡模型(PBM)双向耦合的方法。基于该方法,开展了湿颗粒碰撞聚并行为的数值模拟,研究了颗粒粒径分布(PSD)与数量对碰撞频率和碰撞聚并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制粒时间增加,小颗粒逐渐减少,大颗粒渐渐生成,PSD峰值渐渐朝着大颗粒的方向推动。大颗粒之间碰撞更频繁,频率更高,但小颗粒间的碰撞聚并效率更高。此外,颗粒粒径相同时,颗粒间的碰撞频率最低,但聚并效率较高。参数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粒径分布下,大颗粒占比增大时,整体碰撞频率也增大,表明大颗粒的占比是影响碰撞频率的关键参数;颗粒数量增加时,虽然大颗粒之间的碰撞仍占主导,但碰撞聚并效率降低。
关键词
制粒过程,离散单元法,群体平衡模型,颗粒聚并,聚并核函数
报告人
刘波
中南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

稿件作者
刘波 中南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
伍东玲 中南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
周萍 中南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
薛夤溢 中南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
陈卓 中南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
刘柳 中南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
徐海坤 中南大学信息与网络中心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31日

    2024

    06月03日

    2024

  • 06月03日 2024

    摘要截稿日期

  • 06月03日 2024

    初稿截稿日期

  • 06月03日 2024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中国力学学会
计算力学专业委员会
颗粒材料计算力学专业组
承办单位
河海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中国颗粒学会
江苏省力学学会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