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 2024-02-28 19:01:15
基于人源肺类器官的气溶胶毒性效应及机制研究
类器官,毒性效应,毒性机制,细颗粒物
摘要录用
吴菂 / 复旦大学
李庆 / 复旦大学
陈建民 / 复旦大学
空气污染是全球最大的环境健康风险因素。大气细颗粒物(PM2.5)主要通过呼吸进入人体,作为PM2.5的首要靶器官和重要靶功能区,呼吸系统损伤最为严重。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显示,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支气管哮喘)是三大慢性传染病之一,其中PM2.5污染是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目前,PM2.5污染诱导呼吸系统疾病的原因与机制尚不清楚。建立人体肺部模型是准确研究PM2.5暴露与肺部疾病发生和发展的关键。然而,基于人源肺类器官的PM2.5毒性机制与健康危害的研究还未有报道。本报告将介绍当前基于人源肺类器官的典型人为排放源PM2.5毒性效应及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3月01日

    2024

    03月02日

    2024

  • 03月09日 2024

    初稿截稿日期

  • 03月20日 2024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复旦大学
北京大学
广东工业大学
承办单位
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上海市大气颗粒物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