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 / 2023-10-24 16:49:04
摩西斗管囊霉对不同粒径土壤铅(Pb)累积和形态转化的影响
丛枝菌根真菌,铅,重金属形态转化,球囊霉素,土壤粒径
摘要录用
黄贝童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杨玉荣 / 东北师范大学
李振新 / 东北师范大学
重金属铅(Pb)污染是世界范围内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Pb具有环境毒性高、迁移能力强、能在土壤和食物链中累积等特点,从而导致土壤稳定性降低,并危害地球上的各种生命的正常生活。重金属(Heavy mentals,HMs)的生态环境风险取决于其赋存形态,土壤粒径、土壤微生物对重金属的累积和形态转化具有重要影响。摩西斗管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是典型的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AMF)类型,作为与植物进行有效互惠共生的真菌,AMF与土壤、植物的相互作用可以增强宿主植物对HMs胁迫的抗性,并提高AMF对HMs的植物修复效率。但在Pb胁迫下AMF接种对不同粒径土壤中Pb形态转化的影响及其机制尚缺乏认识。本研究利用自制根箱装置对F.mosseae接种的小花鬼针草(Bidens parviflora)根际不同粒径土壤中Pb含量累积和形态转化过程进行研究。研究表明:F.mosseae在土壤重金属植物修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使土壤Pb含量明显下降。中高浓度的Pb胁迫均会抑制F.mosseae的定殖和生长,进而抑制F.mosseae分泌的球囊霉素含量,从而影响重金属污染物的形态转化过程。结构方程模型揭示了F.mosseae主要通过调节土壤球囊霉素和球囊霉素结合态铅的含量间接影响土壤Pb含量的累积;并且F.mosseae分泌的球囊霉素能改变残渣态Pb和铁锰氧化态Pb在土壤中Pb组分的占比影响土壤中Pb的形态转化过程。上述结果对于开展AMF在废弃矿区污染土壤的生态修复具有理论指导意义,同时为丰富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相关理论,具有极其重要的研究价值。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11月05日

    2023

    11月08日

    2023

  • 10月25日 2023

    初稿截稿日期

  • 11月04日 2023

    注册截止日期

  • 11月05日 2023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承办单位
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