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 / 2023-10-23 17:31:43
高效耐铬Bacillus mobilis CR3对Cr(VI)的去除机制
Cr(VI),Bacillus mobilis CR3,微生物修复,非靶向代谢组学
摘要录用
叶宇博 /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郝瑞霞 / 北京大学
Cr(VI)是环境中重要的有害污染物具有致癌性与毒性,对生态环境与人类健康有很大的风险。Cr(VI)的微生物修复技术是一种经济高效且环保的方法,具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我们从Cr(VI)污染土壤中成功地分离出一株新型的Bacillus mobilis CR3菌株。菌株CR3可以在200 mg/L Cr(VI)条件下表现出86.70%的去除能力,不同浓度的Cr(VI)影响CR3细胞的活性与对Cr(VI)的去除速率,反应结束后约有3.46%的总Cr被固定。SEM-EDS与TEM-EDS分析表明,通过Cr(VI)处理后在细胞表面与细胞内均有Cr的累积。XPS分析表明在细胞表面同时存在Cr(III)和Cr(VI),FTIR结果表明细胞表面Cr的存在主要与O-H、磷酸基团和-COOH等官能团有关。代谢组学揭示了Phenol和L-Carnosine等5种代谢产物上调明显,这些代谢物与Cr(VI)的还原、重金属的螯合以及解毒机制密切相关,此外还涉及多种与细胞稳态密切相关的代谢物差异表达。Cr(VI)的存在抑制了菌株CR3的分裂速度并影响能量代谢通路、核苷酸代谢通路和氨基酸的合成与分解过程。

我们提出了菌株CR3在Cr(VI)胁迫下的自我保护及对Cr(VI)的还原机制。菌株CR3对Cr(VI)的去除主要为生物还原,并且可以分为胞内与胞外两种途径。Cr(VI)在胞内被还原为Cr(III),一部分Cr(III)通过相应的通路流出细胞;另一部分与胞内的蛋白质或核酸结合。Cr(VI)的胞外还原与胞外还原酶和还原物质有关,还原产物为有机态的Cr(III)。Cr(VI)的去除也存在生物吸附,在细胞表面Cr(VI)与Cr(III)同时存在,Cr的吸附与多种官能团有关。菌株CR3通过调节自身的代谢过程来响应Cr(VI)的胁迫,具体表现为(1)核苷酸的合成受到抑制,阻碍细胞分裂;(2)能量代谢虽受抑制但PEP生成Pyruvate的过程具有很强的放能性,可以为生化反应提供足够多的能量;(3)多种氨基酸和有机酸产物表达上调,可以促进电子传递、维持细胞稳态、与Cr螯合并降低其毒性。

因此,通过对菌株CR3分子机制的研究可以为Cr(VI)污染场地的修复提供理论指导。

Cr(VI)是环境中重要的有害污染物具有致癌性与毒性,对生态环境与人类健康有很大的风险。Cr(VI)的微生物修复技术是一种经济高效且环保的方法,具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我们从Cr(VI)污染土壤中成功地分离出一株新型的Bacillus mobilis CR3菌株。菌株CR3可以在200 mg/L Cr(VI)条件下表现出86.70%的去除能力,不同浓度的Cr(VI)影响CR3细胞的活性与对Cr(VI)的去除速率,反应结束后约有3.46%的总Cr被固定。SEM-EDS与TEM-EDS分析表明,通过Cr(VI)处理后在细胞表面与细胞内均有Cr的累积。XPS分析表明在细胞表面同时存在Cr(III)和Cr(VI),FTIR结果表明细胞表面Cr的存在主要与O-H、磷酸基团和-COOH等官能团有关。代谢组学揭示了Phenol和L-Carnosine等5种代谢产物上调明显,这些代谢物与Cr(VI)的还原、重金属的螯合以及解毒机制密切相关,此外还涉及多种与细胞稳态密切相关的代谢物差异表达。Cr(VI)的存在抑制了菌株CR3的分裂速度并影响能量代谢通路、核苷酸代谢通路和氨基酸的合成与分解过程。

我们提出了菌株CR3在Cr(VI)胁迫下的自我保护及对Cr(VI)的还原机制。菌株CR3对Cr(VI)的去除主要为生物还原,并且可以分为胞内与胞外两种途径。Cr(VI)在胞内被还原为Cr(III),一部分Cr(III)通过相应的通路流出细胞;另一部分与胞内的蛋白质或核酸结合。Cr(VI)的胞外还原与胞外还原酶和还原物质有关,还原产物为有机态的Cr(III)。Cr(VI)的去除也存在生物吸附,在细胞表面Cr(VI)与Cr(III)同时存在,Cr的吸附与多种官能团有关。菌株CR3通过调节自身的代谢过程来响应Cr(VI)的胁迫,具体表现为(1)核苷酸的合成受到抑制,阻碍细胞分裂;(2)能量代谢虽受抑制但PEP生成Pyruvate的过程具有很强的放能性,可以为生化反应提供足够多的能量;(3)多种氨基酸和有机酸产物表达上调,可以促进电子传递、维持细胞稳态、与Cr螯合并降低其毒性。

因此,通过对菌株CR3分子机制的研究可以为Cr(VI)污染场地的修复提供理论指导。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11月05日

    2023

    11月08日

    2023

  • 10月25日 2023

    初稿截稿日期

  • 11月04日 2023

    注册截止日期

  • 11月05日 2023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承办单位
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