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行星探测摄影任务规划与观测条件分析软件
编号:929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5-05 23:25:18 浏览:600次 特邀报告

报告开始:2023年05月07日 13:15(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5min

所在会场:[10] 10、行星科学 [10-3] 10-3 行星科学

演示文件

提示:该报告下的文件权限为私有,您尚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

摘要
小行星表面高精度的遥感制图产品与三维模型对于探测器飞行导航、着陆区选址、小行星防御以及科学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以美国“欧西里斯号”(OSIRIS-REx)、日本“隼鸟二号”(Hayabusa2)为代表的小行星采样返回任务均十分重视遥感制图工作。为了在贝努小行星上选择合适的着陆区域,“欧西里斯号”探测器历时约两年时间进行遥感探测,旨在获取满足遥感制图需求的观测数据以及其它科学数据。小行星遥感制图与三维重建的技术途径主要有基于影像三维重建的方法与基于激光雷达的遥感探测方法。小行星的弱引力环境与不规则形状使得探测器的拍照位置受到很大限制,不能很好地满足摄影测量、立体光度法等三维建模方法的观测需求。
研制“小行星探测摄影任务规划与观测条件分析软件”,可以用于小行星探测的测站方案优化设计,使得获取的在轨遥感探测影像能够满足遥感制图与三维重建需求,更有效地利用在轨探测时间与数据资源,也可用于立体光度法、立体摄影测量处理过程中的影像筛选。软件基于严密的摄影测量理论,基于共线条件方程精确建立像点、地面点与相机投影中心的几何关系,利用测站工况信息、摄影时间、小行星自转参数等已知信息计算出测站坐标、相机位置/姿态、小行星姿态以及太阳位置,通过计算影像上像素发射光线与小行星表面的交点,结合摄影条件分析入射角、观测角、立体角、方位角等信息,并以可视化形式进行展示。同时结合摄影测量与立体光度法理论对光照条件与摄影条件的要求,分析覆盖区域三维重建数据源的质量。
关键词
小行星;行星测绘;立体光度法;三维重建;
报告人
耿迅
副教授 河南大学

稿件作者
耿迅 河南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05日

    2023

    05月08日

    2023

  • 03月31日 2023

    初稿截稿日期

  • 05月25日 2023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地学分会
承办单位
武汉大学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