莺歌海盆地新生代构造沉积演化及动力学机制分析
编号:4056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25 21:53:27 浏览:538次
张贴报告
摘要
莺歌海盆地的形成演化与红河断裂带走滑历史密切相关,但红河断裂带在新生代对莺歌海盆地各时期构造沉降及沉积的具体影响还不清楚。本文在莺歌海盆地全区较为均匀的选择了7口钻井与23口虚拟井,通过回剥分析,重建了莺歌海盆地新生代的沉积速率和沉降速率,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发现,莺歌海盆地裂陷期(45-23 Ma)沉降较快,沉积速率相对较慢,平均沉降速率为70 m/Myr的,平均沉积速率为170 m/Myr。在裂后期(23-0 Ma)莺歌海盆地沉积和沉降具有明显的响应关系,盆地北部和中部的沉降速率和沉积速率都呈现出类似的“两快两慢”的幕式变化特征: 23-15.9 Ma和11.7-5.7 Ma为慢速沉降期和慢速沉积期;15.9-11.7 Ma和5.7 Ma-现今为快速沉积和快速沉降;盆地南部则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在11.7-5.7 Ma呈现出快速沉降和快速沉积。对于中部和北部,在15.9-11.7 Ma,亚洲季风处于增强时期,化学风化侵蚀作用增强,丰富的物源使得沉积速率上升,同时也增加了盆地荷载,虽然这一时期红河断裂带运动减弱但沉降速率依然在增大,根据Westaway提出的下地壳流运动模型,此时期盆地中部快速大量的沉积物使得脆性上地壳基底向下位移,韧性下地壳由盆地中部向西北部物源区流动造成了此时期的快速沉降,同一时期盆地西北部的构造反转也可能是由此造成的。5.7 Ma-现今沉降速率的上升可能与下地壳流运动和红河断裂段转变为右旋运动有关,因为靠近红河断裂带附近沉降速率增加的较为明显,同时该时期青藏高原的进一步隆升和亚洲夏季风的加强丰富了红河物源,下地壳流再次向西北物源区运动,在二者的共同作用下该时期沉平均降速率超过了15.7-11.9 Ma的平均沉降速率。南部的相对快速沉积出现在晚中新世以后,越南东部海域早期存在碳酸盐岩台地,在中中新世越南中部开始隆起后沉积物来源供给充足,台地逐渐被淹没,沉积速率上升。
关键词
莺歌海盆地,构造沉积演化,红河断裂带,下地壳流
稿件作者
蒋国忠
广东海洋大学
谢辉
广东海洋大学
潘荟
广东海洋大学
赵中贤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