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鹿井铀矿田中部北东向QFII断裂地质特征及控矿规律探讨
编号:2597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11 21:35:23 浏览:410次
特邀报告
摘要
鹿井铀矿田处于华南桃山-诸广铀成矿带的南西部, 已探明鹿井、黄峰岭、高昔等10个铀矿床, 是我国主要的花岗岩型铀矿田之一。区内北东向QFII断裂是鹿井铀矿田主断裂之一, 黄蜂岭、下洞子、高昔矿床分布于其两侧, 是重要的导矿、控矿断裂。本文通过分析该断裂地表特征, 解剖钻孔揭露的断裂分带, 查明该断裂地质特征及其与铀成矿之间的关系, 为下一步找矿提供新思路。研究表明: ①该断裂存在五期活动, 第一期早白垩世早期在张性应力环境下形成块状石英; 第二期深部地幔物质沿着断裂上涌形成煌斑岩脉; 第三期在早白垩世中晚期右行挤压走滑活动过程中块状石英发生破碎形成角砾岩带,部分花岗岩发生破碎形成断层泥,煌斑岩脉发生定向排列。第四期在晚白垩世-古近纪左行走滑活动过程中岩石发生一定破碎形成肉红色花岗碎裂岩,伴随有钾长石化、赤铁矿化蚀变发育。第五期为在新近纪及更晚期右行走滑拉张环境下形成浅绿色花岗碎裂岩以及松散的构造角砾岩。②区内存在至少两期铀成矿阶段, 早期铀成矿形成于QF2断裂第一期往第二期伸展拉张过程; 晚期铀成矿形成于第四期拉张活动过程。③第三期形成的构造产物对晚期铀成矿热液运移起屏蔽作用, 对下一步找矿具有较好指示意义, 断裂下盘400m范围是重要找矿部位, 第五期构造活动错动矿体, 值得进一步关注。
关键词
北东向QFII断裂特征;,控矿模式;,鹿井铀矿田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