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云龙锡矿床的形成时代及矿床成因指示意义
编号:1926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10 22:28:50 浏览:491次
口头报告
摘要
云龙锡矿床位于我国云南省西部三江(怒江,澜沧江及金沙江)地区保山地块与思茅地块间崇山剪切带南侧,矿体以锡石-石英-电气石脉赋存于崇山群混合岩化花岗岩中(Jiang et al., 2004)。矿体严格受构造控制,矿体空间展布与矿区变质混合岩走向一致(胡泽宁, 1985)。云龙锡矿床存在着变质热液成因和岩浆热液成因的争议。
区域上拉萨、保山、腾冲地块边缘存在与原特提斯洋俯冲相关的502~455 Ma的岩浆作用及昌宁-孟连带的蛇绿杂岩(Deng et al., 2014a, b)。云龙锡矿床北部志本山花岗岩形成于约127 Ma (陶琰等,2009),云龙锡矿床南部出露的二云母花岗岩形成于72.2±0.8 Ma (廖世勇等, 2013)。区域上腾冲-保山地块中小龙河-大松坡锡矿床形成于晚白垩世(~70 Ma, Cao et al., 2016) 。这些花岗岩和锡矿床为新特提斯洋俯冲阶段至大陆碰撞后的岩浆作用及相关的岩浆热液成矿作用所形成 (Deng et al., 2014a)。
本次研究中,我们综合运用锆石、独居石和锡石的LA-ICP-MS U-Pb同位素定年方法,限制了云龙锡矿床和围岩混合岩的形成时代。锡石定年结果显示云龙锡矿矿化时间为31.6±0.3 Ma。混合岩中的锆石大部分为岩浆成因锆石,主要形成于~470 Ma,指示其原岩为与原特提斯洋俯冲相关的岩浆岩。混合岩中的独居石具有多期年龄值,直方图显示出~470 Ma,~80 Ma及~30 Ma的年龄峰值,指示~470 Ma的原岩经历了至少两次的变质或岩浆热液事件的改造。崇山剪切带存在多期次的岩浆-剪切事件(55~38 Ma、~32 Ma) (Zhang et al., 2010),剪切带内也存在大量混合岩化长英质脉体(24.6~21.7 Ma, 郭小飞等, 2022)。云龙锡矿床混合岩中独居石~30 Ma的年龄最可能代表了混合岩化变质事件的年龄。因此,我们认为云龙锡矿床的形成应与崇山剪切带中混合岩化事件具有成因上的联系。
稿件作者
成凯得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赵葵东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张迪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