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流圈熔体-玻安质熔体混合形成罗布莎豆荚状铬铁矿床
编号:1892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10 22:04:17 浏览:424次
口头报告
摘要
赋存于蛇绿岩中的豆荚状铬铁矿是全球Cr资源的主要来源之一,因此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然而,目前对于豆荚状铬铁矿的成因尚存较大分歧。罗布莎蛇绿岩位于青藏高原南部的雅鲁藏布缝合带东部,出露面积仅70余平方千米,但赋存了雅江蛇绿岩带上唯一具有经济价值的大型铬铁矿床。本研究通过对罗布莎蛇绿岩体中铬铁矿及相关地幔橄榄岩详细的岩石学、矿物学及地球化学分析,来初步探讨罗布莎铬铁矿的成矿物质来源、成矿动力学背景,并尝试刻画精细化的成矿过程。分析结果表明,罗布莎地幔橄榄岩至少记录了三种不同成分的岩浆:①洋脊地幔的无水部分熔融形成的MORB。残留的地幔橄榄岩在矿物成份上与深海橄榄岩十分类似,体现了低程度熔体抽取的特征。②弧下地幔楔含水熔融形成的玻安质岩浆,残留的地幔岩在矿物尺度上体现出极为难熔的特征,如尖晶石的高Cr#、单斜辉石的低CaO、斜方辉石的低Al2O3以及CaO含量,以及单斜辉石的HREE和Ti的极度亏损。这些地球化学特征与全球经历含水熔融的SSZ橄榄岩类似。通过单斜辉石微量元素反演,与之平衡的熔体为玻安质熔体。③富Na、Cr、Ti的熔体。我们发现一类橄榄岩经历熔体交代作用,其尖晶石Ti,单斜辉石Na、Cr 和Ti异常富集,与西南印度洋受软流圈熔体交代的深海橄榄岩的单斜辉石类似。这类橄榄岩中矿物的Na、Cr 和Ti元素含量以及相关性都与铬铁矿中的同类矿物相似,显示这种软流圈熔体对成矿的贡献。同时,铬铁矿在尖晶石主量、橄榄石微量以及全岩PGE体现了玻安岩的亲和性。因此我们提出,罗布莎豆荚状铬铁矿形成于软流圈熔体与玻安质熔体的混合。
关键词
豆荚状铬铁矿,罗布莎蛇绿岩,软流圈熔体,岩浆混合
稿件作者
阮涛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钟宏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柏中杰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