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地下水系统中暗层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特征及其对地下水环境的指示
编号:1470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11 10:47:09 浏览:484次 特邀报告

报告开始:2023年05月08日 08:24(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2min

所在会场:[15C] 15C、水文地球科学 [15C-2] 15C-2 水文地球科学

暂无文件

摘要
岩溶地下水生态系统研究已然成为一个新兴学科交叉方向被人们关注。为探究岩溶地下水生态系统特征及其与生产环境的适应关系,本文以鄂西宜昌南岸岩溶区为研究区,重点针对秭归县泗溪流域鱼泉洞-迷宫泉岩溶地下水系统展开研究。在2018年7月至8月对宜昌长江南岸地区的24处岩溶地下水体(岩溶大泉和表层岩溶泉)中的水生动物进行采集,共采集到809个水生动物个体,发现13个亚纲,同时包括了多个物种的暗层和非暗层种;在2017年12月至2019年10月对研究区的鱼泉洞和迷宫泉地下水流系统的8处地下水点的水生浮游动物进行采集,共采集到1717个个体,共有3个亚纲、22个物种;鱼迷地下水流系统中,浅层、深层地下水流系统之间的Na+、K+、NO3-、Cl-及白云石的矿物饱和度等环境因子均存在较大差异;在鱼-迷水流系统中,浅层和深层地下水流系统的生物分布也存在较大差异,如:在两系统的浅层地下水中,Ostra-1在MP的平均丰度高于WJDT,在深层地下水流中,Gamam-1在MGQ的平均丰度高于YQD;影响鱼-迷宫泉地下水流系统浅层地下水中物种分布的因素包括Ca2+、SO42-、K+、Cl-、NO3-、白云石的矿物饱和度、水温、Mg2+、HCO3-、pH以及降雨量,影响深层地下水中物种分布的因素,包括Mg2+、SO42-、Cl-、NO3-、K+、pH、白云石的矿物饱和度、HCO3-、水温、Ca2+含量、气温以及水量。此外,季节因素通过影响鱼-迷宫泉地下水流系统的环境因子,对部分生物的分布产生不同影响。在不同季节,Ostra-1、Sinog-1、Ostra-2、Gamam-1、Macro-1对于MP及YQD、WMD、WJDT、MGQ、CJD分别具有指示作用。在秋季,Epact-1对WJDT具有指示作用,在冬季,Parac-1对YQD具有指示作用。综上,岩溶地下水水生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对岩溶地下水环境有很好的指示,因此,岩溶地下水生态系统研究为岩溶地下水研究,以及岩溶地下水的保护提供了新的方向。
 
关键词
岩溶地下水水生生物,群落结构,环境影响因子,岩溶地下水系统,秭归
报告人
刘伟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稿件作者
刘伟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段佳文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王一安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陈伟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周宏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李秋华 贵州师范大学
BranceljAnton National institute of biology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05日

    2023

    05月08日

    2023

  • 03月31日 2023

    初稿截稿日期

  • 05月25日 2023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地学分会
承办单位
武汉大学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