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 2022-05-28 20:45:14
壁湍流中多尺度颗粒条带的形成机制
壁湍流,湍流颗粒两相流,颗粒条带
摘要录用
揭育澄 / 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
崔智文 / 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
许春晓 / 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
赵立豪 / 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
研究湍流中颗粒的运动行为对理解一些自然现象具有重要意义,比如沙尘暴中沙粒的输运过程[1];河床中沉淀沙脊的形成机制[2]。在风沙流问题中,流动的特征摩擦雷诺数的量级能够达到106及以上[3]。其中颗粒在各种尺度的湍流结构的作用下,可能会在近壁面形成细长而显著的颗粒条带。过去数十年,大量文献研究了壁湍流附近的颗粒聚集行为,研究发现壁湍流中的颗粒倾向于往壁面附近迁移,一些中等惯性的颗粒会在近壁面形成细长的条带状结构[4-5]。本文基于欧拉-拉格朗日点颗粒方法,开展了摩擦雷诺数为600至2000的含颗粒槽道湍流直接数值模拟,系统研究了近壁面颗粒聚集成条带的趋势,以及不同流动结构对条带形成的影响,并揭示了不同尺度颗粒条带的形成机制:较小惯性的St = 30 颗粒受近壁上抛、下扫事件影响倾向于在壁面附近形成小尺度的颗粒条带,而某些较大惯性的颗粒受外区大尺度的上抛、下扫事件以及大尺度涡旋作用倾向于在壁面附近形成大尺度颗粒条带(如图1所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9月02日

    2022

    09月04日

    2022

  • 08月10日 2022

    初稿截稿日期

  • 09月04日 2022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中国力学学会
环境力学专业委员会
承办单位
兰州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
西部灾害与环境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天水师范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