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 / 2022-04-14 00:26:38
江苏一次暖区飑线的雷达回波特征及大风成因分析
飑线;斜压锋生;雷暴大风;冷池;雷达风廓线产品
摘要录用
朱丽 / 泰州市气象局
杨梦兮 / 泰州市气象局
夏雨晨 / 泰州市气象局
郑炜 / 泰州市气象局
向阳 / 泰州市气象局
卞正奎 / 泰州市气象局
2021年5月15日江淮流域发生了一次生命史超过7小时的飑线过程,造成江苏7个城市受影响,其中小时雨强最强达43.9 mm·h-1,最大风力达25.8 m·s-1。为提高对类似突发性强对流的短时临近预报预警服务,本文利用地面常规气象站和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ERA5(0.25°×0.25°)再分析资料,分析了此次过程的观测特征和大风成因。结果表明:此次飑线过程发生在冷涡底部短波槽东移的背景下。由于暖湿气流发展旺盛,冷锋在南下至江淮一带转变为准静止锋,飑线发生在暖区中,沿着引导气流方向移动。低空急流的脉动和地面辐合线共同触发了此次强对流天气,江淮一带的0-1 km和0-6 km垂直风切变条件均较好,使得对流逐渐形成有组织的飑线。地面观测特征显示,大风主要发生在弓形回波顶部至冷池附近。14:00至15:00之间600至400 hPa弱的冷空气的补充,13:00至16:00之间700至500 hPa干平流和降水粒子的拖曳作用是此次地面大风产生的主要原因。强的入流气流有利于飑线系统和出流大风的维持。在雷达的短临监测过程中,应注意关注弓形回波移速,中层径向辐合,低层径向速度大值区等特征,这些有助于判断雷暴大风并提前发布预警。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7月27日

    2022

    07月28日

    2022

  • 06月30日 2022

    初稿截稿日期

  • 07月19日 2022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中国气象学会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