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 / 2022-04-13 14:24:24
西南山区 5—8 月产生突发性暴雨事件的中尺度对流系 统的时空分布特征
西南山区, 突发性暴雨事件, 中尺度对流系统, 统计特征
摘要录用
王婧羽 / 中国气象武汉暴雨研究所
利用逐时的风云静止卫星黑体亮温(TBB)资料和国家级地面站降水观测资料,根据中尺度对流系统(MCS)的逐时云顶覆盖范围是否包含突发性暴雨事件 ,识别出 2010—2018 年 5—8 月与中国西南山区突发性暴雨事件相关的中尺度对流系统(AHR-MCS),并得到其统计特征。结果表明,该地区 AHR-MCS 在 7 月出现最频繁,存在四川盆地(SR-A)、湖南西部(SR-B)、广西北部(SR-C)和贵州西南部(SR-D)4 个不连续的频发区。经向扰动环流、整层水汽通量的异常辐合、低层更强的暖湿气流及其引起的偏强对流层低层风垂直切变(6—8 月)是 AHR-MCS 出现和维持的有利条件。 AHR-MCS 是西南山区内生命期更长的那部分中尺度对流系统,主要移动方向偏东,但位置偏西(东)的 SR-A、SR-D(SR-B、SR-C)频发区域内向东偏南(东偏北)方向移动得更多。成熟时,SR-A 的发展高度更低,面积更小,SR-B 和 SR-C 的云顶面积更大而 SR-D 则云顶高度更高。 AHR-MCS 的日变化呈现明显的单峰结构,20—23 时(北京时)达到峰值,其中生命期越长的生成(成熟)峰值出现时间越晚。对于不同频发区,SRA 和 SR-D 也是单峰结构,但由于受大地形的热力影响前者生成(成熟)峰值明显晚于后者 6(8) h;其余两个区域则呈现多峰结构。 AHR-MCS 对应的最大小时降水更易出现在发展阶段,与最低 TBB 出现的时间对应关系更好,早于成熟时;位置则多分布在相对于对流云团形心的第Ⅰ、Ⅲ象限;不仅容易出现在 TBB 低值区(低于-51℃)还常出现在 TBB 的梯度大值区(超过 0.4℃/km),且两者占比相当。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7月27日

    2022

    07月28日

    2022

  • 06月30日 2022

    初稿截稿日期

  • 07月19日 2022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中国气象学会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