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7 / 2022-10-09 18:12:30
镁合金自封孔微弧氧化膜的成膜及腐蚀机理研究
微弧氧化;,镁合金,耐蚀性,成膜机理
摘要录用
董凯辉 /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宋影伟 /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HanEn-Hou /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Liaoning Key Laboratory for Safety and Assessment Technique of Nuclear Materials; Institute of Metal Research
       镁合金自封孔型微弧氧化技术一步氧化即可实现膜层表面的微孔填充(图1),耐蚀性能相比传统微弧氧化工艺提升3~5倍,但其成膜及腐蚀机理缺乏系统研究。本文首先采用M-S曲线、XRD及XPS等方法对初期形成钝化膜的性能进行表征,并以恒流模式在新型电解液/传统电解液中交替氧化,结合成膜过程中SEM表面/截面形貌及物相组成结果解析新型微弧氧化的成膜机理,得出实现自封闭的两个关键因素:1)PB比小于1的钛氧化物(≥5 at%)在膜层表面以及微孔内壁的沉积,显著降低了微孔数量,提高膜层的致密性;2) 冷却重熔过程中,基于膜层各组分的凝固点不同,凝固点最低的MgF2在气压差作用下最后沉积,填充微孔(图2)[1]。此外,使用电化学阻抗、微观形貌观察及元素分布面扫等方法对自封孔型微弧氧化膜的失效过程进行分析,发现微孔附近可溶性MgCl2的形成导致其封孔物质(MgF2)优先脱落,而化学稳定性较强的钛氧化物依旧保留,并一定程度上阻滞腐蚀介质的向内渗透及横向扩展,有效延长镁基体的使役寿命[2]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4月21日

    2023

    04月23日

    2023

  • 04月20日 2023

    初稿截稿日期

  • 04月23日 2023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表面工程分会
承办单位
武汉材料保护研究所有限公司
特种表面保护材料及应用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协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广东省新材料研究所
大连理工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联系方式
  • 段金弟(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表面工程分会)
  • ab******@126.com
  • 139********
  • 蒋超(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表面工程分会)
  • ab******@126.com
  • 189********
  • 刘炼(武汉材料保护研究所有限公司)
  • ab******@126.com
  • 158********
  • 田丰(武汉材料保护研究所有限公司)
  • ab******@126.com
  • 139********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