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金属氧化物TFT在显示、处理器、传感器、仿生逻辑器件等方面应用越来越广泛,例如2021年7月英国ARM公司宣布,在聚酰亚胺衬底上制备了32位柔性微处理器,这是柔性电子发展的里程碑事件,相关成果发表于nature期刊上。这表明氧化物半导体的应用潜力巨大,也对现有技术提出了新挑战:高迁移率(μsat >20 cm
2V
-1S
-1)、大工作电流(Ion>10
-4A)和大开关比(I
on/off>108)等。但是目前的主流金属氧化物半导体IGZO-TFT很难满足这些需求,所以需要开发新的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材料及其相关的薄膜制备工艺,以满足高性能柔性和可穿戴电子器件的新需求。本文所采用的稀土元素掺杂的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材料的新设计思路:稀土元素(Nd、Pr等)与氧键合强有利于抑制氧空位,禁带宽度大有利于拓宽材料带隙,提高光热稳定性、同时Nd
2O
3和In
2O
3都属于立方铁锰矿结构且价态相同,晶格畸变较小,不会引入过量载流子,该体系是微量掺杂稀土,成本也较低。
本文采用稀土Nd掺杂InZnO材料体系作为TFF器件有源层,阳极氧化铝为底栅和绝缘层,铝为源漏电极。利用磁控溅射工艺,在聚酰亚胺PI衬底上成功制备了柔性薄膜晶体管。通过气氛退火和等离子后处理等工艺,减少了氧空位、氢杂质等缺陷态的产生,抑制了过量载流子,进一步提高了器件可靠性。本文器件综合性能如下:μsat=34.5cm
2V
-1S
-1、Vth≈0V、SS=0.15V/dec、I
on=2.8×10
-4A、 I
on/off =3.21×10
8,柔性弯折1万次后,器件性能下降幅度在10%以内。


图1 TFT器件转移特性曲线(左),输出特性曲线(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