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 2021-08-04 08:30:15
基于聚类技术的北京风速日变化特征典型模态研究
风速日变化,典型模态,K-means聚类计算
摘要待审
颜鹏程 /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
巩崇水 /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
赵采玲 /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
      大型城市或工业区存在显著的环境问题,地面气象条件是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强风有利于污染物的快速扩散。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热岛效应显著,白天的热岛环流要显著高于夜间,这势必改变原有的风速日变化特征。北京市地处华北平原北麓,为太行山脉和燕山山脉交汇处,是中国最大的城市之一。受特殊地形条件影响,随着北京城市规模的扩大,环境问题也日益严峻,研究其风速日变化特征有助于进一步了解污染成因、污染扩散,提升环境预报能力。目前研究风速日变化特征,多以时间、区域平均为主,而对于风速日变化的典型变化模态特征和数目仍然缺乏相应的研究。

      基于K-means聚类分析技术开展北京市观测站点风速日变化特征的分类研究,分析风速日变化的不同类型随时间、空间的变化。结果表明:(1)对每个站点进行聚类,大部分站点风速可以分为4~9类,其中主要分类数目为5~7类,靠近城区以5~6类为主、远离城区以7类为主,聚类数目为8类、9类的站点海拔较高;(2)长期变化来看,2013~2015年聚类数目为4~5的站点数目明显增加、聚类数目达到到6~8的站点数目减少,意味着这一时段风速总聚类变少了;近10年的聚类数目转换来看5类-6类、6类-7类的站点易发生转换,并且聚类数目变少的转换要多于聚类数目变多的转换;(3)从所有站点来说,风速日变化共计可分为12种型,其中9种“白天大、夜间小”型、1种“单调增加型”、1种“单调减弱型”、1种“强风型”,其中9种“白天大、夜间小”型主要由最大风速时间不同、风速大小不一致导致的;(4)长期变化趋势来看,P1、P4型是显著增加,P3、P5、P6为减小趋势,P7~P12在2014年前后呈相反的变化趋势;空间分布来看,P1型主要在城区、其他类型则主要在郊区。

      通过上述研究,总结了北京主要风速日变化典型特征和长期变化特征,明确了城市风速的日变化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10月13日

    2021

    10月15日

    2021

  • 09月28日 2021

    初稿截稿日期

  • 10月08日 2021

    注册截止日期

  • 10月31日 2021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中国气象学会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