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质土中考虑微生物降解的气相石油烃化合物瞬态运移解析模型
编号:69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1-10-06 16:57:31 浏览:703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1年10月25日 19:40(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8min

所在会场:[005] 分会场报告-721室 [5-8] 研究生论坛-1

暂无文件

摘要
地下污染源释放的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气体会在土壤中发生运移从而危害生活在污染场地周边的人类健康。石油烃化合物作为一种典型的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的有氧条件下容易被微生物降解。根据降解反应的氧气浓度阈值,可以将土壤分为有氧区和无氧区。在有氧区中,石油烃气体发生降解反应消耗氧气。而在无氧区中则不考虑石油烃气体的降解作用。忽略石油烃气体在土层中的微生物降解作用会高估人类健康风险,因此有必要在石油烃气体运移模型中考虑微生物降解作用。现有的解析模型无法考虑石油烃气体瞬态运移过程中土壤中有氧区和无氧区随时间的变化。本文提出了石油烃气体和氧气在均质土中考虑扩散和降解反应的一维瞬态解析模型。对于任意时刻,有氧区和无氧区的厚度可以通过迭代计算得到。根据有氧区厚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石油烃气体的瞬态运移过程可以分为纯有氧区阶段、有氧区-无氧区共存阶段以及稳态阶段三个阶段。其中有氧区-无氧区共存阶段是现有解析模型所无法模拟的。本文分析了降解速率、土壤饱和度、污染源的深度与浓度对石油烃气体瞬态运移过程的影响。最后讨论了本文提出的解析模型在蒸气入侵风险评估中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1)污染源浓度高、污染源深度大、土壤微生物降解能力强以及土壤饱和度高都会导致石油烃气体瞬态运移过程中出现有氧区-无氧区共存阶段,需要采用本文提出的解析模型进行模拟;(2)本文提出的解析模型可用于蒸气入侵风险评估,土壤中的降解速率越大,室内污染物气体浓度达到筛选值所需要的时间越久。
关键词
暂无
报告人
朱张文
同济大学

稿件作者
朱张文 同济大学
冯世进 同济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10月25日

    2021

    10月27日

    2021

  • 10月10日 2021

    初稿截稿日期

  • 10月10日 2021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 10月23日 2021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中国土壤学会
承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土壤环境与污染修复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与环境生物修复研究中心
农田土壤污染防控与修复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场地安全修复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环境专业委员会
中国土壤学会土壤修复专业委员会
中国土壤学会环境微塑料工作组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土壤与地下水环境专业委员会
中国土壤学会土壤工程专业委员会
森特士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