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MS卫星观测的昏侧等离子体片能量电子microinjection事件的研究
编号:113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1-06-15 16:08:03 浏览:1174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1年07月10日 14:55(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5min

所在会场:[S9B] 9B、行星科学与空间物理 [S9B-1] 9B、行星科学与空间物理-1

暂无文件

摘要
~100keV电子是地球辐射带相对论电子的种子电子,当它的通量出现周期性增强与能量色散时,我们称之为电子的microinjection事件。研究和探讨microinjection的特点和产生机制对辐射带相对论电子的起源和加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MMS-1的卫星数据对地球昏侧偏夜侧~13Re处的microinjection事件进行了个例分析。观测表明能量电子通量随着时间有周期性变化,周期大约为4-5分钟,与该处ULF波周期一致,较高能量的部分存在明显的色散特征。同时观测到能量质子存在投掷角色散,符合漂移弹跳共振的特征,进一步说明了此处粒子通量受到ULF波的调制。本文最后对microinjection事件中电子投掷角双向投掷角分布给出了解释,并推测microinjection的发生机制与KH不稳定性相关。
关键词
microinjection,energetic electron,ULF wave,PAD
报告人
罗哲楷
北京大学空间物理与应用技术研究所

稿件作者
罗哲楷 北京大学空间物理与应用技术研究所
傅绥燕 北京大学空间物理与应用技术研究所
谢伦 北京大学空间物理与应用技术研究所
濮祖荫 北京大学空间物理与应用技术研究所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7月09日

    2021

    07月11日

    2021

  • 05月30日 2021

    摘要截稿日期

  • 05月30日 2021

    初稿截稿日期

  • 05月30日 2021

    提前注册日期

  • 07月10日 2021

    注册截止日期

  • 07月11日 2021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承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贵州大学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