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格畸变调控MoS2摩尔纹掺杂结构超滑的第一性原理计算
编号:483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1-07-23 20:13:32 浏览:216次
主旨报告
摘要
摘 要: 2D固体润滑材料层间错配产生的摩尔纹可抵消滑移时层间侧向力、消除结构自锁,实现结构超滑(近零摩擦),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目前摩尔纹的研究限于形成方式及几何因素与摩擦力关系,但摩尔纹的本质是改变电子分布、能带结构、原子间作用力,这些对润滑性的影响尚不明确。因此,基于密度泛函理论计算材料物性,从物理本质解释润滑机制是设计新型超滑材料的关键。本文基于重合点阵理论,开发了2D材料摩尔纹结构高通量建模软件[1],以典型2D润滑材料MoS2为例,利用该软件选择三个转角结构(13.17°、21.79°和32.2°)。考虑到材料的耐磨性和抗氧化性,以21.79°和0°为基体分别掺杂Al、Ti、V、Cr原子,进行第一性原理计算。结果表明,摩尔纹尺寸、掺杂类型和电负性差耦合作用产生不同效果的晶格畸变,打破了层间范德华力与排斥力的平衡,使得电子重新分布,导致原子层发生周期性起伏变形。结合层间距和层间电子密度的变化,可预测润滑性变化趋势为 (Mo, Al)S2 < (Mo, Cr)S2 < MoS2 < (Mo, Ti)S2 < (Mo, V)S2,与实验结果一致。同时,从能带理论的角度解释了晶格畸变对单层变形的影响,发现能带展宽与层内变形成指数关系、与层间距成正比关系。本工作阐明了摩尔纹、掺杂对润滑的作用机制,为建立电子结构-晶格畸变-摩擦力理论模型和高通量计算和试验的数据库平台[2]奠定基础。
稿件作者
王毅
西北工业大学
隋旭东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李佩璇
西北工业大学
邹程雄
西北工业大学
张颖
西北工业大学
李金山
西北工业大学
刘维民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