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6L不锈钢在海洋环境下的间歇性磨蚀行为研究
编号:139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1-07-19 20:43:17 浏览:262次
口头报告
摘要
磨蚀是在摩擦接触过程中由于表面电化学和机械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一种复杂的材料损伤现象[1]。由于磨损和腐蚀协同作用下的材料损失往往会增加,相对静态腐蚀或摩擦而言,这种现象表现出更强的危害性[2]。实际运行过程中,部分海工装备关键运动部件在实际服役中常处于“腐蚀-磨蚀-腐蚀-磨蚀”型的间歇式磨蚀工况,基于此,本文对比研究了316L不锈钢在连续和间歇滑动模式下的磨蚀行为。分别考察了单周期内磨蚀时间和间歇时间对间歇式加载过程中不锈钢磨蚀损耗量的影响,通过对材料的微观组织演变、电化学腐蚀行为和表面化学成分的系统表征和分析,确定了间歇滑动条件下材料损失的强化机制。结果表明,间歇滑动时,材料损失普遍增大,且受滑动周期和停顿时间的影响。微观组织的演变促进了在停顿期磨损痕迹内形成更厚、更致密的钝化膜。因此,在间歇滑动过程中,多次去除改性的增厚钝化膜进而由此显著地增强了磨粒磨损,是造成材料损失比连续滑动更大的原因。本研究阐明了不锈钢在间歇式载荷下较连续性载荷具有更大材料损耗量的内在机制,为海洋用不锈钢运动部件在实海服役工况下磨蚀失效的预防和延缓提供了思路。
稿件作者
刘应瑞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柯培玲
中科院宁波材料所
汪爱英
中科院宁波材料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