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 / 2021-06-15 09:56:40
人类排放对室内环境VOC的影响
挥发性有机物,人体排放,臭氧浓度
摘要录用
屈玥坤 / 北京大学
刘颖君 / 北京大学
解迪 / 北京大学
人们大部分时间在室内进行活动,直接吸入的空气主要是室内空气。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是一类重要的室内污染物。在拥挤的室内,人体排放是VOC的重要来源。其中,皮脂的臭氧分解反应是人体排放VOC的主要途径之一,但目前探讨相关排放的实际观测数据有限。本研究通过对实际室内观测数据的分析,识别出人体皮脂的臭氧分解产物,并计算典型人群的排放因子。

本研究对北京大学一处学生办公室为期两周的在线观测数据进行了全谱非靶向分析,计算出实际办公室内各种VOC的释放速率,并找出了最可能来自于人体排放的20种VOC,包括异戊二烯、香叶基丙酮、丙酮、6-MHO等。计算得出的VOC人均排放速率与加州大学的观测结果比较,发现来自呼出气的异戊二烯、丙酮的排放因子与加州大学的结果较为接近;而来自皮脂臭氧反应产物6-MHO、C10-C12醛的排放因子是加州大学的4-11倍。通常情况下,臭氧浓度是影响人体排放VOC的重要因素。但两项研究观测期间的臭氧浓度差距不显著,表明观测到的排放因子的巨大差异可能有其他因素的贡献。加州大学的观测是在加州北部冬季进行,人们穿着以长袖长裤为主(当地气温5-22°C),而北京大学的观测是在四月下旬,气温已较高(室内气温20-28°C),很大一部同学可能已换为短装。另外,中美两国洗澡习惯也有差异。这些因素可能与臭氧浓度一起,共同决定了两次观测中6-MHO、香叶基丙酮、C10-C12醛等物质排放的差异。

本研究揭示了人体臭氧氧化产物在中美两所大学的不同排放速率及可能的影响因素,为建立人体皮脂的臭氧分解产物排放速率的模型提供数据支持,对于制定更有针对性的通风标准具有启示意义。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12月03日

    2021

    12月05日

    2021

  • 09月15日 2021

    初稿截稿日期

  • 12月05日 2021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室内环境与健康分会
承办单位
武汉理工大学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